慧可“立雪斷臂”的真偽
達摩大師的弟子,有較詳細資料可考者,只有僧副(464-524)及慧可。
據《續高僧傳·僧副傳》記載,僧副是山西省祁縣人,俗姓王氏,從小好學,鄉里稱奇。他性好清靜,尤其樂于訪師問道。他聽說達摩禪師“善明觀行”,便南下嵩岳,“循擾巖穴,言問深博”,遂從而出家。他從師學禪的體會是,不用糾纏佛學的義理,只要懷抱一貫的恒心去修禪觀,循序漸進,便得解脫,后來他總括為“慧印三昧”。他是達摩早期弟子之一。
南朝蕭齊建武年間(494~498年),他南游建康(今南京市),棲于鐘山定林下寺,“楱心林藪,行逾冰霜”,三衣六物之外,一無所有。
梁武帝蕭衍素仰清風,為之建“開善寺”。但僧副不愿在廣廈中安樂,便隨西昌侯蕭淵藻人蜀。北上岷嶺,南下峨嵋,四川禪法,遂自此大行。據《梁書》卷23,知蕭淵藻是天監元年(502年)被封侯,任益州刺史的。則僧副人川,必在是年。大概他在川中的時間很久,后來才又返回開善寺。普通五年(524年),卒于開善寺,春秋六十有一。
這篇傳記透露出一個值得重視的信息。如果僧副跟從達摩出家是二十歲的話,這年是公元483年,即達摩抵嵩山的年份不晚于這一年,換言之,是少林寺建立之前的十三年。該文還表明,達摩的禪法早在蕭梁時代,就已傳到江南及四川了。
慧可俗姓姬氏,虎牢(今河南省滎陽縣)人,本是一位書生,心懷大志,無書不讀。他不欲為官,只冷眼靜觀時變。
他四十歲那年,大約公元527年左右,河北、山東、陜西、河南等地都有農民揭竿而起,天下將亂。他決心投拜菩提達摩為師,渡過人生苦海。這位坐禪于嵩山的印度高僧,先前收過幾個弟子,像僧副,學了一段時間便去了南方,算來已有三十年了;而道育,也自己修行去了。只有這慧可,決心一輩子侍奉老師,“畢命承旨”。達摩感到欣慰,因為他已是一百多歲的老人了。
在此后的六年間,達摩便將“真法”傳授給慧可;而慧可也精心研究《楞伽經》,抓住要點,創得綱紐,對于領宗得意者,時能啟悟之。不過,對慧可宣揚的這一套“忘言、忘念、無得、正觀”,文人學士們竟不齒之。而慧可卻堅持不移,“力用堅固,不為緣陵”。
大約在534年,初祖達摩滅化于洛河之濱,推測大約在洛陽市西宜陽縣的韓城至三鄉一帶,在洛河北岸。弟子們就近將他埋葬在稍北的熊耳山下。此后,慧可及弟子們乃北上,于渡過黃河,居于某處。因為自爾朱榮“河陰之役”(528~530年)以來,洛陽戰亂不止,六年間換了四個皇帝,天下洶洶。
處于戰亂陰影下的河陰僧俗,懷著對慧可的敬仰,紛紛來投師求法?;劭蓜t以雄辯的理論,結合自己禪定的心得,開導四眾,遂言滿天下。不久,大約在535年他又北上鄴城,盛開秘苑。在那里,他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,但也遭到佛教保守派的攻擊。
這保守派,又稱“滯文之徒”,最心術不正的是道恒禪師。此人在鄴城一帶頗有勢力,“王宗鄴下,徒侶千計”。他專門去聽了一次慧可說法,認為不合佛法及情理,斥之為“魔語”。他偷偷派了一個叫通明的弟子,暗害慧可。然而通明聽了慧可說法以后,泰然心服,歸依了慧可。道恒派出第二個人,也是如此。
據說有一次,道恒遇上了慧可,對他說:“我下了很大功夫,派人去給你開開眼目。你為什么反倒收容了他們?”慧可回答說:“我的眼目本來是正的;因為看到你,所以邪了!”
這披著黑色袈裟的道恒,實是敗類。他賄賂官府,對慧可加以屠害,竟砍掉慧可一只胳膊。慧可忍著巨痛,以火燒砍傷之處,然后用帛裹住傷處,乞食如故。為了養傷,他有一度只好放棄了修行生活,縱容順俗。
不想這段慘痛的歷史,到后來竟演義成為“立雪斷臂”的一段佳話。
道宣去世后五百多年才誕生的普濟(1179—重253)在《五燈會元》卷1《東土祖師·慧可傳》中寫道:
慧可近聞達摩大士住止少林,乃往彼,晨夕參承。祖師達摩端坐面壁,不予理睬?;劭伤嘉┰唬骸拔羧饲蟮?,敲骨取髓,刺血濟饑,布發掩泥,投崖飼虎。古尚如此,我又何人?”于是,在這年十二月九日夜,天大雨雪,慧可立于雪中不動。次日將天亮時,積雪過膝。祖師達摩憫而問曰:“你久立雪中,當求何事?”慧可悲淚告曰:“惟愿和尚慈悲,開甘露門,廣度群品?!弊鎺煷鹪唬骸爸T佛無上妙道,曠劫精勤,難行能行,非忍而忍,豈以小德小智,輕心慢心,欲冀真乘,徒勞勤苦?!薄 ?/span>
慧可聽了祖師這番教誨激勵,潛取利刀,自斷左臂,置于祖師面前。達摩知此人是法器,乃曰:“諸佛最初求道,為法忘形。汝今斷臂吾前,求亦可在?!彼鞛橹》劭伞?/span>
慧可后來在鄴衛地區,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,常常忍饑挨餓,受冷受凍。加上他傳的禪法“幽而且玄”,一般人也不愿從他學習。倒是有位幽遁林野的向居士很尊敬慧可,常常寫信,求教禪法。這是天保初年(550年)的事。慧可回信說:“你來信說的‘幻化非真,誰是誰非,虛妄無實,何空何有’,很有見地。真與幽皆是空。迷界見到摩尼珠當作瓦礫,悟界時豁然開朗才覺得是真珠。智與愚無異,萬法皆真如。觀身與佛不差別,何須更覓無余涅★?!?/span>
慧可的同學曇林,在鄴城時大講《勝★經》并制文義,每次開講,常有七百多人聽法。不幸的是這林法師也遭賊砍臂,叫號通夕,疼痛異常?;劭刹m著自己也被砍臂的情形,專門來護理曇林,乞食后送給曇林。曇林因手不方便,怪慧可沒有送到眼前?;劭烧f:“我也無臂!你還生什么氣呢?”曇林得知真相后,很受感動。
577年,北周滅北齊,在原北齊地區推行“滅法”政策。二位無臂的高僧乃共護經像,隱于山林。這時慧可已是八十九歲的老人了,不久便溘然去世。弟子們把他葬在邯鄲市東南的一個村莊邊。這村子今名“二祖村”(今屬成安縣商城鄉)。唐貞觀十六年(642年),這里建成了“二祖寺”。1935年,在該寺院出土了一通唐碑,是元和十二年(817年)由李朝正重造的梁武帝撰《菩提達摩大師碑》。經專家研究發現,這所謂梁武帝所撰的碑,是抄自唐僧智炬撰的《寶林傳》卷8,是唐代禪僧編造的。
在少林寺對面的少室山上,有一個缽盂峰,峰之頂,地勢平坦開闊,有屋三間,坐北朝南,松柏環護,這就是“二祖庵”。庵西北約十公尺的山坡上,有唐塔一座,是單層方形磚塔,塔剎已毀掉。塔北面嵌有石板,刻的是《少林寺香山精舍之銘》,字多剝蝕,惟年號尚存,曰“大周萬歲登封元年丙申”(696年),“為天冊金輪圣神皇帝(武則天)、皇嗣造”。萬歲登封元年四月改年號為“萬歲通天”,可知此塔銘在四月以前。據此可知,所謂“二祖庵”,在唐代叫“香山精舍”。“二祖庵”的名目,首見于元代《東福廿五世古傳源和尚傳》,內稱日本僧人古源邵元(1295—1364)人兀后久在“少林二祖庵”居住。而古源邵元來少林寺,在1335年冬季以前也。
這樣可以推測,二祖庵建造的時間應在初祖庵創建后不久?!俺踝驸帧眲摻ㄓ诒彼握茏谠?1100年)。不久,乃改“香山精舍”為“二祖庵”,以應“革律為禪”的形勢。
慧可有弟子那禪師,俗姓馬,本是講習《禮》、《易》的儒士,在相州(今河南省安陽市)遇慧可說法,便與學士十。人出家受道。據說諸門生向慧可辭別時,哭聲震動天地。
那禪師出家后,奉行“頭陀法”,只穿一衣,持一缽,不蓄財物。
那禪師的弟子慧滿,河南滎陽人,俗姓張氏,也奉行“頭陀法”,住無再宿,常行乞食,但蓄二針,用來縫補衣服。據說貞觀十六年(642年)冬,大雪紛飛,他在嵩山會善寺旁的一座墓穴中過夜,大雪有四五尺厚,他也不以為苦,直至天亮時,才人會善寺拜訪他的法友曇曠法師。眾僧深感驚訝。 (以上信息來自少林寺院網站)